
姓名:牛子恒
职 称:讲师
所在系:数字经济学系
职 务:副主任
电子邮箱:nzh15006899282@163.com
硕士招生专业:产业经济学(学硕)、数字经济(专硕)
教师简介
牛子恒(1994-),男,汉族,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和数字经济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数智化转型、资源配置与环境治理方向的研究,累计在《统计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经济学家》、《研究与发展管理》、《经济学报》、《Ecological Economic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或省部级项目多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项。
教育背景
2012.09~2016.06,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学士
2017.09~2020.06,曲阜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理学硕士
2020.09~2023.06,安徽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23.08~至今,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师
学术与社会兼职
长期担任《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Scientific Reports》、《Natural Resources Forum》等SCI/S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研究领域、主讲课程与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数字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主讲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字产业经济学
研究方向:数智化转型、资源配置与环境治理
招生说明:十分欢迎符合招生专业要求,同时,对数智化转型、资源配置与环境治理等研究方向感兴趣,且有远大理想以及坚定升学志向的同学报考(可通过邮件联系,我会尽快给予答复)。
代表性论文
第一或通讯作者(*):
[1] 金环, 牛子恒*. 政策赋能、结构变迁与企业数字创新 [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5.(A2类)
[2] 牛子恒*, 金环. 主流媒体参与公众问责与企业污染排放约束:来自“电视问政”的证据 [J]. 经济学报, 2025.(B类)
[3] 牛子恒, 金环 李欣泽*. 智能制造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 [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5.(B类)
[4] 牛子恒*, 金环. 智能制造、人力资本结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J]. 经济体制改革, 2024.(B类)
[5] 牛子恒*, 邹宗森. 实体经济振兴:智能制造与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 [J]. 经济学家, 2024.(A2类)
[6] 牛子恒, 崔宝玉*.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配置扭曲——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J]. 统计研究, 2022.(A1类)
[7] 牛子恒*, 崔宝玉. 高铁开通对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应研究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B类)
[8] Niu ZH, Chen C, Gao Y*, et al. Peer effects, attention allocation and farmers' adop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Taking green control techniques as an example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A2类)
[9] 牛子恒*, 崔宝玉.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气污染治理——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J]. 经济学报, 2021.(B类)
[10] 牛子恒, 崔宝玉*. 食品安全规制是抑制工业大气污染的“隐蔽”力量吗——基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B类)
其他作者:
[1] Yi F, Niu ZH, Zhong SB*. Do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of the “Broadband China” pilot policy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25.(A2类)
[2] 金环, 牛子恒, 岳中刚*. 公共数据开放、产学研合作与关键数字技术突破 [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2025.(B类)
[3] 王海军, 张舸航, 牛子恒, 张晓玫*. “稳就业”是否驱动了“稳投资”?——基于地方政府就业目标视角 [J]. 中国农村经济,2024.(A1类)
[4] 尹鸿飞*, 牛子恒. 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研究 [J].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学报, 2024.(B类)
[5] Wu L*, Gao Y, Niu ZH, et al. A study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income 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cooperative membership on rural residents' health: A pathway towards improv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rural residents [J]. One Health, 2023. (B类)
[6] Gao Y*, Wang Q, Chen C, Wang L, Niu ZH, et al. Promotion methods, social learn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A dynamic perspective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B类)
[7] Gao Y*, Yao X, Chen C, Niu ZH. Can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contract farming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 sample of vegetable farm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J]. Renew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ystems, 2022.(B类)
[8] Yu L, Chen C, Niu ZH, Gao Y*, et al. Risk aversion, cooperative membership and the adoption of green control techniques: 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A2类)
[9] Yu L, Niu ZH, Yin S, Gao Y*, et al. Support policy preferences of grain family farms: Evidence from Huang-huai-hai plain of China [J].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2020.(B类)
[10] 高杨*, 牛子恒. 风险厌恶、信息获取能力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A1类)
[11] Gao Y*, Niu ZH, Yang H, et al. Impact of green control techniques on family farms' welfare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9.(A1类)
[12] 高杨*, 牛子恒. 农业信息化、空间溢出效应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SBM-ML指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 [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B类)
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科研项目
主持: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4CJL042)
参与: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农人参与对合作社多维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研究”(7217300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农场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决策及其福利效应研究”(71803096)
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融资约束下农地产权改革的创业效应偏差及优化研究”(24DJJJ13)
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职业发展预期影响女性生育的路径及政策性缓解机制研究”(23CFNJ07)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民合作社新农人参与:契约制度与社会资本转型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21YJA790012)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病虫害防治服务:家庭农场需求、福利与政策研究”(18YJA790024)
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农场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研究:基于静态、动态、空间三维视角”(ZR2018MG009)
8.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农人参与合作社的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2021CX032)